天赐名酒,地赐名泉?宋真宗强烈安利的枣棘酒你可知多少?

近日,随着《大宋宫词》的热播,一个经济文化繁荣,极具高级审美的“大宋治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同时,宋皇帝们的生活也日渐浮出水面。而在第42集中,宋真宗强烈安利的“枣棘酒”,更是让人心生无限神往。

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棘酒果真是玉露琼浆……这款道教祖师老子用来款待孔圣人的美酒究竟是什么来头?她又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扒一扒……

枣棘者,又名枣集(今宋河镇),地处河南鹿邑。这里位于黄河以南,淮河以北,黄河淮河相杂流经,古宋河则纵贯其中,六畜兴旺,五谷俱全,自古便是著名酒乡。所谓“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说的便是这里。

太阳升起之地,皆具神秘。位于豫东地区的鹿邑,虽方圆只有百多里,居然诞生了伏羲、老子、庄子等诸位风骨盎然的精神领袖,不但带给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更成为了中国哲学发展的起源地。而剧中宋真宗盛赞、闻之香醇芳浓、老子用来礼遇孔圣人的美酒,正是产自鹿邑、古宋河岸边的枣集酒。

据载,公元前518年,孔子曾亲赴鹿邑问礼于老子,老子以手酿枣集美酒礼遇。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圣人,把酒言道于古宋河之畔。

想那老子一袭白衣,道骨仙风,飘飘然若腾云之鹤,谈笑间似如蛟龙盘踞之态;孔子则是毕冠紧带,满目和善,巍巍然似泰山耸立,言语里如有吞吐江河之势。俩人把觞问礼,推杯换盏,边饮边谈。

据史料记载,孔子饮下了古宋河酒之枣集酒后,陶然醉去,留下了“唯酒无量,不及乱”的处事箴言。

宋河酿酒,始于春秋,盛于唐宋。

翻开鹿邑县志,在千百年的岁月里,铺面而来的除了孔子一行人风尘仆仆的醉酒问礼之外,还有历史上列位皇者前拥后簇的朝圣。自汉桓帝刘志莅临鹿邑开始,历史上就先后曾有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后梁太祖朱晃、宋真宗赵恒、宋徽宗赵佶八位皇帝驾幸鹿邑,拜谒老子。其中,宋真宗赵恒是历史上历代帝王朝拜老子规格最高、仪式最隆重、记载最详细的一次。

据史书记载,大中祥符七年(1014),经过半年的准备,宋真宗赵恒朝谒太清宫举行隆重的祀典,并改仙源县名为卫真县。宋真宗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美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用国号“宋”为枣集美酒赐名为“宋河酒”,下诏地方每年进贡两万斤宋河酒作为宫廷之用。宋河酒从此名扬天下,引得历代雅士追捧,盛极一时,而今天的宋河酒,其古代“十大宫廷贡酒”之一的名号,仍在广为流传。

1949年建国前夕,枣集(现宋河镇)一带虽受战乱之苦,仍有大小作坊二十余家,家家富甲一方。1968年,鹿邑县人民政府为了挖掘文化遗产及悠久酿酒技艺,将20余家较大的酿酒作坊进行联合,在宋河之滨原有酒坊为基础建立第一家国营“鹿邑酒厂”,后1988年更名为宋河酒厂。

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华彩绽放于当代,宋河酒业荣获各种至高荣誉:1988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成为中国17大名酒之一;1992年获法国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特别金奖;2010年,宋河酒业旗舰产品国字宋河被选为上海世博会河南省馆唯一指定用酒,之后又相继获得“中国(河南)地域文化标志酒”、“中华文化名酒”等荣誉,书写着新时代的新篇章。

能打动人的,始终是真实。艺术作品如是,好酒亦如是。《大宋宫词》之所以深入人心,正因为该剧将宋朝风行的文化现象融入剧中人物的日常生活,通过最真实的生活场域让我们立体感知宋朝。宋河美酒之所以名扬全国,恰是来源于她礼遇圣人、皇家、盛世的文化和品质,她不仅仅代表着一瓶酒的最高礼遇,更是以酒为媒,讲述着中华文明泱泱数千年的传承与融合。

如果宋朝有颜色,那一定是青色。这种青,不但是宋代宫殿中的绿瓦,更是自然界的远山如黛,清水绿林,也是最具代表的汝窑。青色,装饰了宋人的宫,亦创造了宋人的梦。虽然今日,我们再也见不到大宋的皇帝和皇宫,但或许可以手捧一瓶天青色的国字宋河盛世国尊,一杯酒,梦回大宋。

地址:郑州市花园路25号辅仁大厦4楼

省外招商部:0371-5567 9399 / 6328 3087

TEL: 0371-60117551 60117595

FAX: 0371-60117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