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河酒礼︱围餐以合欢,分座以巡礼

中国人的江湖,离不开一桌酒菜。我们在酒桌上结交朋友、联络感情、谈成生意、吐露心声……千年来,我们在酒桌上窥探世间百态,发掘万千气象。我们的酒桌既亲切热闹,又显盛情敬意。其实,这种围桌的传统并不古老,只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的就餐方式则是分食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实行了严格的“分食制”,这是由“周礼”和物质情况等决定的。春秋战国及更早时期,尚无桌椅等物,人们席地而坐,吃的时候食物放在低矮食案或身边的地上,每人一份,各吃各的。

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是礼贤下士的典范,对投奔他的数千名门客,不论贵贱,一视同仁。他常说,要每天与侠士们吃同样的馔食。一天夜晚,孟尝君宴请一位新来投奔的侠士。宴会中,有一侍从无意中挡住了灯光,侠士认为这里面大有文章,一定是自己吃的膳食与孟尝君的不一样,不然侍从何以要遮住灯光呢?于是他怒气冲天,放下筷子,欲离席而去。孟尝君遂亲自端起自己的饭菜给他看,以示真相,侠士羞愧难当,拔剑自刎以谢罪。如果当时实行的合餐制,也许侠士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怀疑了。

四川成都曾出土过一块汉代画像石——《宴饮图》,图中人物跽坐于席上,面前有俎案,上面放置着食物。从更多的汉墓壁画、实物中,我们也不难推断出,先人宴饮时是双膝着地“跽坐”着的,宴饮时必一人一案。

魏晋时代,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胡床”开始进入中原地区。胡床,又称交床,类似如今的折叠椅而无背。从此,人们的坐姿由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到了隋唐五代,出现了更加方便、舒适的大椅高足,杯盘碗等食具可以直接摆在桌上,终于逐渐形成了每人围坐一起的合食方式。从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来看,以“户”为家庭单位的开伙方式也决定了共食的进餐方式,这样可以增加家庭情感。

在分食的制度下,人们饮食要围几跪坐,因此古人饮酒,主宾间非常方便跪拜酬酢,而几案的排列方式,也非常便于按照次序到不同的座位行酒。随着围餐制的普及,围桌的次序,也逐渐有了一套更严格的制度礼仪。

东方是春天的位置,春的意思就是生长、生产万物。南方是夏天的位置,代表长大,生长壮大万物就是仁。西方是秋天的位置,秋的意思是收敛,依照时节的肃杀来收敛,是守义。北方是冬天的位置,冬天表示收藏。

因此,在一桌宴请中,宾必须背北向南而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是天子站立的位置,其左边是圣,面向仁,右边是义,背依着藏。介必须面向东,在宾主之间来表达情意。主人必定位于东方。东方是生长万物的位置,主人就此位,就可以供给万物来奉献给宾客。这也是如今主人请客,被称为“做东”,主人又被称为“东家”的原因。

古人倡导饮酒有节,饮不过三爵,过则违礼。而有了围桌制,也就有了现在所谓的“三巡”,就是三遍。主人给每位客人斟一次酒,如巡城一圈,斟过三次,客人都喝光了,这就叫“酒过三巡”。这句套话表明宴饮已经到了一定的深度,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可以开始谈了,或者说宴饮已经到了尾声。

我们小时候,人人家里都是有一张八仙桌的。一家人围桌吃饭,久而久之,桌面油亮,摸起来像绸子一样。

坐八仙桌有讲究。关系,尊卑,秩序,是确定的。上八位(上方),由尊贵的人来坐。记得每次上座时,尊贵的人都要先礼让,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旁的人,老老实实地立在一边等。有谐趣的说,不坐我去啰。就有人起哄。一番推拉,终于坐上,坐的人,志得意满,旁的人,方才依次坐下。坐上席,喝宋河粮液,就是那时对客人最好的礼遇。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陌生到热络往往只需要一席酒的时间。在酒席间话题千变万化,氛围也常如夜色越饮越浓。一瓶国字宋河,能催生出的场景远比我们的想象更加广阔,而三巡酒间人情的流露,才是宋河美酒的的真味。

地址:郑州市花园路25号辅仁大厦4楼

省外招商部:0371-5567 9399 / 6328 3087

TEL: 0371-60117551 60117595

FAX: 0371-60117550